找到相关内容288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俗讲和讲经文

    讲经形式,加入生动有趣的 佛教故事,民间传说,以增强娱乐性和吸引力,内容更加广泛,也更易流传。其次,俗讲以 讲唱结合形式,演释经义,语言通俗,文辞浅显,并能以宛转声调,感染听众,因而某些严 肃的讲经内容,逐渐演变为通俗的讲唱,有时甚至寓教于乐,晓以人生道理,因而文溆僧的 俗讲才能倾倒世俗,使听者“嗔咽寺舍,瞻礼崇拜,呼为和尚教坊,效其声调,以为歌曲” (《因话录》)。再次,俗讲的兴盛还与当权者提倡...

    周绍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65561265.html
  • “作事”种种·“种种”事理

    多数人只懂理不懂事——他们所知的道理很多,但碰到人与事时却又无法调理,这就是凡夫心。   社会的改变不是空喊出来的,是做出来的。   在正义的声调中,喊出来的牺牲者有多少啊!   何谓真理?理事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|证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1742492928.html
  • 4~5岁儿童感知觉的生长发育

    她)有时会大声地说话、唱歌,来表达自己的快乐与烦躁,还乐于“装傻”,并能造出一些新异而好玩的词语、声音和声调。他(她)会经常问“为什么?”有时是确实想知道,而有时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。 在感情上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22481615797.html
  • 马鸣菩萨

    天后,召请王公贵族、沙门、外道等各方人士前来听马鸣说法。又将饿马牵到场边,摆满好饲料。马鸣说法时,声调清雅哀婉,余音袅袅,不绝于耳,全场肃穆,人人感动,连饿马也忘了吃食,发出声声嘶鸣,后人因此称他“马鸣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6/19500717229.html
  • 往生路上的歌唱——净土宗音乐与音乐哲学初探

    转读——   按梁慧皎的看法,中国佛教所谓“转读”,其实即是咏经,它不同于“歌赞”。简单地说,“转读”是结合中国语言乃至方言声调的拉长咏诵,即古之“长言”,还不具备音乐旋律的特点,而“歌赞”是可以韵入管弦的旋律,即是真正的音乐,称为“梵唄”。所谓“转读”之“转”,是针对经中印度梵语咏为华言汉语而说的。   按梁慧皎《高僧传》历代转读经师的事迹,中国佛教转读的声调特点是:   声音高远清澈,能够坚持...

    听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0342469.html
  • 龟兹之声南北曲调

    非汉魏遗曲,故其乐器声调悉与书史不同。”所载歌曲中有“于阗佛曲”。《唐会要》记载:“吕光破龟兹得其乐。”于是大乐署改诸乐名,龟兹佛曲改为“金华洞真”。当代乐府曲调有“普光佛曲”、“弥勒佛曲”、“...

    戴胜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2744312.html
  • 洛阳佛教史完全攻略(曹魏)

    契。他们都创作歌咏经中故事的赞颂声调,通于乐曲。这些都对佛教的传播有大影响。至于寺塔的建筑、佛像的雕塑,也各具备一些规模,只是遗物不存,难言其详了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24857445.html
  • 话说"木鱼"

    。这种梆子悬挂在寺院的齐堂,或者是库房的走廊下,在集合大众时敲击它。后来又演变出一种圆形的“木鱼”,这种“木鱼”被放置在寺院的殿堂里,在赞诵时敲叩它,以便节制声调,并提醒心神。   在圆形的“木鱼”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2958928.html
  • 龟兹之声,南北曲调

    遂谓之国伎。”又说:“胡戎歌非汉魏遗曲,故其乐器声调悉与书史不同。”所载歌曲中有。“于闻佛曲”。《唐会要》记载:“吕光破龟兹得其乐”。于是大乐署改诸乐名,龟兹佛曲改为。“金华洞真”。当代乐府曲调有。“普...

    戴胜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33670183.html
  • 唐时寺庙的宣导与三八(图)

    文溆僧者,公为聚众谈说,假托经论,所言无非淫秽鄙亵之事,不逞之徒转相鼓扇扶树,愚夫冶妇乐闻其说,听者填咽寺舍,瞻礼崇奉,呼为‘和尚’。教坊效其声调以为歌曲。其蚿庶易诱,释徒苟知真理,及文义稍精,亦甚嗤鄙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115685849.html